第四百九十章 吕宋-《五千年来谁著史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好在这一比率是持续下降的。

    再是瘟疫遍生的恶地,只要有人涉足,慢慢的也会有好的改变。

    比如那岭南、荆南,在秦汉时期,在隋唐时期,给中原(北方人)百姓的第一感官那就是瘴气卑湿,山川险恶,毒虫遍布的鬼地方。

    可现在呢?

    南方即便还没有历经过南宋的大开发,却也没多少人提及彼处就立刻想起了瘴气、毒草、蟒蛇,想到了疾病和死亡。

    那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口多了。疫障流行与土地之开发休戚相关。当大片的森林被开发为城镇、农村和阡陌相连的良田之后,蚊虫、毒虫的数量自会大为减少,疫病也相应的会减少。那长江以南就是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了。

    不管这个时代的人怎么看,横竖在赵构的眼中,所谓的瘴疠就是痢疾、霍乱之类的恶行传染疾病。热带亚热带地区温热潮湿,正是蚊虫滋生之地,蚊虫叮咬防不胜防,病疫就更自传播迅速。那看在这个时代人的眼中,这就是瘴疠滋生了。可赵构看来,实际上就是卫生条件不够。

    只要处置得力,主意卫生安全,尤其是在饮食饮水上,那就能很大程度的减少疾病的滋生与蔓延的。

    但这一点就是在军队中都很难被贯彻实施,就更休说落实到老百姓头上了。

    抚州现在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,随着对周边地区的不断开发,这三年里头,他们的年死亡率正在逐渐的下降,生存环境有着明显改善。

    不然,别说移民们要闹腾了,就是驻军也会不满的。

    第一年百分之十几的死亡率,好家伙,比战场上的阵亡军兵都要多,这谁能顶得住?

    闲话略过。

    宣武三年是赵宋由外转内的一年,消灭了女真后,赵宋的外部威胁已经被降到了极点,夯实内部,尽快积蓄下足够再次外扩的实力,成为了赵宋心的治国纲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