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纱自苎罗(24)-《山河不长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皇后虽并不全然事事兼顾,但是到底是糟糠之妻,陪着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,甚至因为他夺嫡逼宫,而失去了父亲。纵使没有情意。他也须善待。

    不过,关无忘这次的事确实办得极好,如今可蒙骗过关,逆转声势,让他就算是在宫氏逼迫下,仍能保持清白,继续受万民爱戴。

    元帝又假意咳嗽几声,

    “是朕没有管束好妻子,使之与郎中令秽乱后宫,而这佛寺,亦是郎中令为皇后所建,为此不惜与皇后串通,偷走宫中专门用于写圣旨的黄帛,假作朕下旨加收赋税,甚至,皇后还命令朕身边的内侍,让其传旨,内侍知是皇后,不觉有他,便去宣,结果却让百姓们以为,这是铁证如山,觉得这密诏是朕所下。”

    “朕之前,就是因为这个,久不处置皇后,一直到了罪证查出,真相大白之时,才将之处置。”

    元帝眼神哀凄,

    “朕亦十分痛心,皇后陪朕风雨中走过许多年,朕本也是不欲怀疑,却因此放纵了奸佞,使之为祸万民,是朕错了,朕必定给你们一个交代。”

    众人见状,忽然觉得,是否之前所见,也太过绝对?

    如今看来,宫家镇国大将军,并非陛下故意所杀,而陛下也没有放纵自己妻女,更没有加收赋税,一切都是旁人的错,却被栽赃,被误会。

    只是…陛下如今说的,就一定对吗?

    当初宫家镇国大将军之事,结局和原因,是这么多年来众人心照不宣的秘密,陛下从未辩解,如今却忽然有了旁的原因。且这种说法,就真的靠得住吗?要问清楚,为何非要严刑拷打,好好地问又能如何?

    对于皇后。

    而陛下作为九五至尊,为什么还要顾忌什么打草惊蛇,既然知道其有错,先抓起来,慢慢查,未尝不可?

    众人半信半疑。

    却已经有不少人松动了,也许他们真的冤枉了陛下,万一陛下真的是被冤枉的呢?

    但,又有谁能保证,这一面之词,是对是错?

    为什么就偏偏这么巧合,都赶在了这个时间,且都造成误会?

    众人犹豫不决,正此时,一个青衣书生高声道,

    “那瓮喻,如今已经是庶人,而长诀小姐是正经的大周大长公主,庶人杀公主,藐视皇室威严,轻视皇家身份,此令大周皇室蒙羞之举,岂是轻轻打几大板就能揭过去的,陛下口口声声说要为长诀小姐申冤,可是长诀小姐如今已逝,不见尸骨,这虚无的大长公主头衔交给她又有何用?这幕后黑手一日不铲除,长诀小姐的亡魂就一日不得安宁。”

    众人看过去,见是数次带着他们,为了赋税,顶冲官府的那个书生。

    想着从前书生帮过自己,虽然最终无用,但到底是帮了自己,百姓们不由起了几分偏袒之心。听书生有理有据地反驳,不由得有些相信。

    料得陛下不可能敢在众目睽睽下杀人,有人道,

    “是啊,不过打几大板就揭过,玉尘公主在三十三天,苍穹之上,必定伤心万分。”

    说话的人摆出宫长诀的封号与地位,似要强行逼迫元帝认同。

    “玉尘公主薨逝,却是因为一个毫无用处的庶人,这打几大板就算了,未免也有些轻了。”

    “公主杀庶人,王子犯法,当与庶民同罪,可是陛下当时却只是令瓮喻公主为庶人罢了,没有让其与天下庶民同罪的意思。仍是好好地生活在宫里。而后,此案变成庶人杀公主,不仅是杀人,更是藐视皇室,此罪当诛!”

    元帝皱起眉头,却刻意装出一副悲悯的样子,

    “朕也想过,只是瓮喻到底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,她不是被打几大板,而是八十大板,板板见血,深可见骨,几乎要了性命。朕罚她,因为朕是天子,朕留她苟且喘息,却是因为,她是朕的女儿,朕也是一个父亲,不想看着自己的女儿惨死,宁她受过皮肉之苦,鬼门关走上一趟,明白是非,都不愿意让她轻飘飘地死去。”

    元帝垂眸,瓮喻,是那余婕妤所诞生,那余婕妤与郑婕妤抢着向那宫锦献媚,这个女儿,死了又何妨?

    但是,若他真的如此做,便真的如之前的传言一般,毫无人性,冷漠至极,哪有人能对自己亲子完全冷漠,百姓虽初时不可全然明白,但反应过来,就会觉得,他虽然做事狠厉,却也有人情味,有了人情味的皇帝,自然比所有人之前口中所说那个冷血帝王要好。

    办事干脆,却不冷血的皇帝,自然更能让百姓信仰。

    元帝忽然又觉胸口刺痛,忙拿过内侍端来的金丹,一把服下,霎时便好了不少。

    趁众人神思动摇之时,元帝道,

    “至于鄞州,请百姓们放心,朕,就算是跪在宫家面前,也一定会求来宫家。”

    众人闻言,不动摇的都有些心疼元帝。

    元帝亦有几分得意。

    却在此时,一道声音从众人之间传出,

    “为偿多劫愿,浩荡赴前程。何须陛下朝拜而请,为这江山万里,臣就算是受尽再多苦痛,都一定会为大周挡住浩劫!”

    众人让开路来,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