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九章 截回银车-《改变》
第(2/3)页
大家都没意见,柳成璜就把两人叫了过来。这两人一个叫林风,一个叫魏祥。当陈玉锋把任务交给他们时,这两人非常高兴。林风说:“我们跟着张总这段时间,南下北上的长了不少见识。我们也想有机会多做点事儿,说实话范成坤和柳成璜与我们都是被陈总一起从凌水码头招过来的,他们能替窑岗担这么大的事儿,我也想多做一些。这次陈总把这次任务交给我们,我们一定会尽我们的努力去完成,绝不敢有一点大意懈怠。请各位放心。”
陈玉锋等人听到这二人这番表态非常高兴,他由衷地希望这些人都能快速的成长起来,现在窑岗太需要能顶事儿人了。
由于马车队走了一夜,陈玉锋他们也走了一夜,又经过一场大战,都已是人困马乏,必须要休息一下。可是车队在前面跑的慌张,追击的骑兵追的紧张,都没带来帐篷。只是满清的骑兵带来一些简易帐篷。没办法只好选在一个大一点的村子,在村子旁边扎下营。
等扎下营之后,陈玉锋对李威说:“让大家休息一下吧,你要辛苦一下。带五百人去把满清军队劫来的东西都给拉回来。不然时间长了,看守货物的发觉情况不妙把东西带跑了。”
李威说:“好吧,正好我的人这次没参战,我领他们带人过去。”说完李威整队押着俘虏去取东西了。带着俘虏是让他们带路去他们藏东西的地方。
过了两个多时辰,李威带人押着五十多俘虏,赶着一千五百多匹马回来了。
原来这些满清骑兵也都是一人双骑,这次他们出来接应商队没有骑那么些马,而是把马匹都留在了他们的临时基地。等李威带人冲进他们的基地,打死了是几个人之后,剩下的马夫等就都投降了。李威看到他们已经把抢劫来的金银细软都已经捆扎好了,随时可以用马匹驮走,心里觉得好笑,对他手下的弟兄说:“看来他们知道我们要来取东西,把东西都给我们准备好了。那我们就别客气了。赶紧把东西都驮在马上啊。”
这些满清骑兵好东西没少抢,李威他们整整用了二百多匹马才驮完。
陈玉锋他们一直休息到二天早晨。天亮后,等全体人员都集合好,欧阳鹤对六十多名满清俘虏说:“你们跟着我们的队伍回到窑岗还有一线生机,否则你们现在跑了,不用说遇到明军你们活不了,就是遇到明朝的百姓,你们也活不了。因为你们做下的罪恶太多了,他们任何人都不会放过你们。跑出去不遇到人你们就会在野外冻死。所以你们最好听话。”跟这些俘虏说完,他又对车队的车夫和那些家丁、镖师以及那四家派过来押送金银的人说:“你们也要记住,如果你们跑了,后果还不如那些满清骑兵,因为按大明律你们犯的通敌重罪是要满门抄斩的。所以你们最好的选择是跟着一起到窑岗,或许混一个吃饭的营生,最少不会拖累家人。你们路上好好表现,窑岗会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,因为你们也是给别人出力的,罪不在你们。”
陈玉锋听欧阳鹤这番话说完,冲他点点头,意思是说的太好了,这些话直接点到他们的痛处,这样比直接用武力威胁效果更好。听过欧阳鹤对他们讲过的这番话,他们应该知道他们最好的选择是跟着林风他们回到窑岗,这样一路上他们也就会老实许多。
由于这次从张家口出来的车都是轻载,陈玉锋让大家把李威他们用马驮回来的东西都分散到各辆马车上。李威他们赶回来的马加上在战场上缴获的马,一共有两千六百多匹,因为战斗中死伤了不少战马。陈玉锋让林风他们把这些战马都带回去,火枪骑兵为了保持机动性,每人只是两骑。其他的那二百骑兵每人只好十骑甚至更多些,就是在马鞍子后面一个接一个的栓十匹马。这些俘虏也都让他们骑上马,现在不怕他们跑了,就是跑了几个也没啥问题。这些满清的简易帐篷,给全体人员休息用显得少了一些,可是给回窑岗的队伍用,就富裕了。
送走了林风、魏祥的队伍,陈玉锋他们也就向张家口赶了回去。他知道张知木一定等着他们的消息,虽然昨天已经派人去给张知木送信儿,告诉的他一切顺利。可是整个队伍一时不回去,张知木就不会放心,也不会安排下面要办的事儿。
留在张家口的张知木并不轻松,杨玉琳晚上受伤以后,一直到早上也没醒来。可是张知木又不能在她身边陪着了。昨天一晚上,枪声一定惊动了守备大人和王公公他们,天一亮必须立刻去跟他们介绍一下情况。现在是当机立断,对那四家采取行动的时候了。
守备李清和王公公昨天夜里都听见了激烈的枪声,当时他们就判断是张知木他们有行动了。李清派人去了解情况时,现场早就没人了。不过李清和王公公都不太担心,因为他们他们太了解张知木他们的能力了。他们也知道昨夜张知木的一阵枪声一定解决了很大的问题,否则在张家口城内张知木绝对不会轻易地开枪,特别是半夜三更的不会响起那么激烈的枪声。所以李清和王公公一早就在守备衙门等着张知木来给他们送来消息。
张知木在李菁带着十几个人的保护下,急冲冲地来到守备衙门。张知木进了大堂李清和王公公都站起来迎接张知木。张知木今天没太客套,就把昨晚的事说了一遍,当然张知木没说他派人去追那四家运银车队的事儿。只是含糊地说,昨天晚上关城门前,好像有范永斗他们的车队出城了,具体事情还不清楚。这样做是先在李清和王公公这做点铺垫,一但抄没时在这四家搜不出来东西也有理由。
第(2/3)页